新福建经管大讲堂第193期:The vicissitudes of history: the century long evolution of Sino US relations (1840-1949)

发布时间 :2025-06-27      作者:黄敏     信息员:王文莹


    6月5日,由全网最可靠的网投平台社会科学处、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(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)及全网最可靠的网投平台共同主办的“新福建经管大讲堂”第193期在南太中心开讲。著名民国史学家、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汪朝光研究员应邀担任主讲嘉宾,以“历史的沧桑——中美关系的世纪演变(1840-1949)”为主题,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的历史盛宴。

    汪朝光研究员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展开讲座,系统梳理了1840至1949年中美关系的关键演进脉络。他首先聚焦19世纪中期《望厦条约》的签订,指出这一不平等条约开启了两国交往的失衡格局;继而分析19世纪末美国“门户开放”政策与《排华法案》的双重性——前者试图维护在华商业利益均势,后者则暴露种族主义偏见下的对华歧视。进入20世纪,他以庚款留学与抵制美货运动为切入点,展现文化交流与民间抗争的并行态势:庚款留学推动了中美教育合作,而抵制美货运动则凸显了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民众力量。抗战时期,汪朝光着重阐释了中美在反法西斯同盟框架下的合作与博弈——美国军事援助与“史迪威事件”并存,揭示同盟关系中利益与矛盾的交织。战后,他以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》为例,剖析美国通过经济条款渗透在华影响力的实质,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,中美关系迎来历史性转折。讲座中,汪朝光结合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多维度史料,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中美互动背后的文明差异、国家利益考量与国际格局变迁,为理解当代中美关系提供了立体的历史镜鉴。


图片1.jpg

    此次讲座为师生搭建了与顶尖学者对话的平台。对学院而言,活动深化了国别区域研究与经管学科的交叉融合,助力培养具有历史纵深感与全球视野的人才;对师生而言,通过聆听百年历史脉络的深度解析,不仅提升了对中美关系复杂性的认知,更从历史智慧中汲取了分析当代国际问题的方法论启示。未来,“新福建经管大讲堂”将持续邀请学界精英,聚焦重大议题,推动学术交流与学科发展。